查看原文
其他

被誉为城市设计之父的约瑟夫·塞特

钱坤 城市备忘录 2023-02-06
今天,中国已经成为全世界城市设计最大的实践场所。不论是北上广深还是内陆小镇,城市设计工作都开展得如火如荼。除了本土团队外,很多西方的设计师和设计公司都来到中国参与城市设计实践。
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同时,我们也不免有疑惑和迷茫:城市设计到底是怎样一个学科,其意义何在?
溯本清源,城市设计(Urban Design)这一学科来自西方,中国的业界学界在探索城市设计的定位这一问题时,仍然会去关注西方城市设计的发展史,从勒·柯布西耶到简·雅各布斯,从现代主义到新城市主义,这些来自西方的人物和理论都成为我们学习和认识城市设计专业的重要元素。
然而,在我们探索关于城市设计的认知时,有一个重要的历史人物却很少在中国被提及。这个人在巴塞罗那长大,后来移居美国,成为了哈佛设计学院的院长;1960年,他在哈佛大学设立了全美第一个城市设计项目(Urban Design Program),从此以后,城市设计才正式作为一门学科进入了大学殿堂的讨论和专业培养——在西方,他被誉为“城市设计之父”——他的名字叫约瑟夫·路易斯·塞特(Jose Luis Sert)。


约瑟夫·路易斯·塞特(1902-1983)
出生在巴塞罗那加泰罗尼亚地区的艺术世家,塞特从小就对自己的画家叔叔和建筑师高迪的作品产生了兴趣。在巴塞罗那高等建筑学院毕业后,塞特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同年,他受到柯布西耶的邀请,去巴黎为柯布免费工作了一段时间,并在次年回到巴塞罗那继续自己的工作室。1933-35年,他完成了巴塞罗那的规划,可惜并未落实;1937年塞特再次回到巴黎,主持了当年世博会西班牙馆的设计。1939年,战争原因,37岁的塞特从巴黎来到纽约,进入城市规划协会工作,从此开始了他在美国的事业。
塞特在实践之余热衷于学术,和朋友一起在西班牙成立了加泰罗尼亚当代建筑促进协会(GATAPAC),这个组织历经变迁,最后成为了大名鼎鼎的CIAM(国际现代建筑协会)的西班牙分会。而塞特本人则在1947年成为了CIAM的主席,一直任至1956年。1952年,塞特成为耶鲁大学的客座教授,并在1953年接替大名鼎鼎的格罗皮乌斯,成为哈佛设计学院院长。

塞特(右一)与柯布西耶 
塞特接手哈佛设计学院的时间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时代: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不久,欧洲正在恢复元气,而美国已经成为一个无与伦比的超级大国。在建筑届,20世纪上半叶风行一时的现代主义正在广泛受到人们的质疑;这也是格罗皮乌斯辞去哈佛设计学院的原因之一。
在这里不得不再次提及CIAM- 国际现代建筑学会这个组织。作为现代主义的最后一个名片,其创立的本意在于捍卫现代主义建筑,并使这个组织成为老一辈建筑师向年轻一代传承现代主义的接力棒,以延续现代主义的薪火。谁知道,CIAM发展到后期,前卫、激进的年轻建筑师们不不愿跟随老一辈建筑师的节奏,公然反对以功能主义、机械美学为基础的现代主义理论,这最终导致了1959年CIAM的解体。
塞特担任CIAM主席的期间,正是年轻建筑师向老一辈建筑师发起挑战的时候。以来自荷兰和英国的Jacob Bakema,Aldo van Eyck和Peter and Alison Smithson夫妇成为年轻建筑师的代表,对现代主义发起猛攻。这些年轻建筑师人认为建筑更应该体现对人的关怀,而不是千篇一律的形式追随功能,他们也成为后来对城市设计有重要影响的组织——Team10的创始人。
作为柯布西耶的门徒,塞特有些左右为难:一方面他希望维护CIAM和现代主义,另一方面,他也理解年轻建筑师对现代主义的批判,塞特的策略是成为新老建筑师之间的折中者,试图将更多的人本关怀赋予现代建筑的功能主义[1]。


塞特在哈佛大学
1954年6月,塞特宣称:“功能主义(Functionalism)的原则已经在建筑工作中被广泛接受,但也导致了创作的贫瘠。今天我们需要新的词汇,丰富而有灵活性。功能主义不再满足我们的需求。”在这个时候,塞特结合自身城市规划的经验,将城市作为设计和研究的对象,和CIAM的秘书长Giedion一起开始广泛使用“城市设计”这一术语[2],将人们的注意力引向城市,作为其人本需求的载体。同时,邀请城市规划领域的专家加入到CIAM的会议中,包括英国规划师杰奎琳·蒂惠特(Jaqueline Tyrwhitt)。
1955年,蒂惠特在哈佛大学主持了CIAM的第八次会议,并将会议内容总结为:The Heart of the City,城市的核心。1956年,在塞特的主持下,哈佛大学召开了第一次城市设计会议。这次会议的出席者群星璀璨,包括后来人们所熟悉的路易斯·芒福德、埃德蒙德·培根和简·雅各布斯。
这次城市会议的会议摘要在同年8月份的《进步建筑》杂志发表,成为了城市设计这一学科的重要奠基文献,直到今天,当我们回看会议内容,也可以感受到它对现在城市设计理论和实践的影响。
塞特的努力并没有能挽救CIAM1957年的CIAM会议上,以塞特、格罗皮乌斯为代表的老一辈建筑师和年轻建筑师们对CIAM的何去何从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双方显然没能达成一致,会后,塞特卸任主席,CIAM名存实亡。两年后,CIAM在荷兰举行了最后一次会议之后正式解体。然而,CIAM虽然已经不复存在,建筑师们对于城市的关注却一发不可收拾。人们终于发现,尚且没有一门学科,可以综合建筑、规划和景观等各种元素,以城市为研究对象,关注城市空间的塑造。
城市设计专业应运而生。1960年,哈佛大学正式设立城市设计项目,由塞特亲自指导。而当年由塞特请来哈佛大学主持CIAM会议的规划师蒂惠特,后来也留在了哈佛大学,成为城市设计和规划的核心成员。1962年,蒂惠特在描述城市设计时讲到:“城市设计这一术语在哈佛有一个狭义的特指,即作为建筑、规划和景观这三个专业的交汇学科。”
在哈佛,塞特还培养了很多年轻教师,其中最知名的一个要属日裔景观建筑师Sasaki,其成立的公司到现在仍然活跃在全球城市设计的舞台上。
1969年,67岁的塞特卸任哈佛设计学院院长,并仍然活跃在设计舞台上,设计了哈佛科学中心和巴塞罗那米罗基金会等建筑。1983年,塞特去世。

塞特的作品:米罗美术馆
回顾塞特的一生,他的足迹横跨欧美,可以说是见证并推动了建筑、艺术和城市规划在整个20世纪的发展,对于整个建筑史、城市史,发挥了承上启下、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西方,人们称塞特为城市设计之父,这绝不是过誉。
去深入了解塞特其人,和他的城市设计思想,对我们今天的城市设计实践也有很大的启示意义:一方面,城市设计是极具包容性的,其设立的目的之一就是在于融合建筑、规划和景观这三大学科来探索空间的更多可能——在未来,城市设计还应该容纳更多专业。另一方面,城市设计的本质在于对人的关注,它的兴起发生在20世纪中叶,是对现代主义反思的一个方式,希望重新从人的尺度和需求出发,去探索城市与建筑的设计方式。
由衷期望城市设计可以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得到更好的发展。


[1]The Struggle for Modernism, Anthony Alofsin, p. 252
[2]The Emergence of Urban Design in the Breakup of CIAM, Eric Mumford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